前言
名医名家 论道岐黄
国医大师学术思想解析是通过医者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的连续记录,记载了医者临床经验,并记述其探求疾病发生的内在机理,反映其辨证论治的过程,体现其在理、法、方、药等方面的思想。现分享国医大师王烈学术思想。
名医名家 论道岐黄
王烈 第三届国医大师
王烈,国医大师,吉林省中医药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全国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至七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吉林省劳模及优秀教师。区域诊疗中心(中医)建设单位、卫健委国家临床重点中医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和专科中医儿科学术带头人。
展开剩余76%担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委员会儿科分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的顾问、名誉会长,全国中医药学会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及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顾问。
王老应用中医药防治儿童疾病近70年,尤其是擅长诊治儿童哮喘,创立了中医防治小儿哮喘病“三期分治”“哮喘苗期”“哮咳”理论和“闻声辨咳一指诊法”,运用“三个理论、五方、十四法、五种新药、六个制剂”进行诊治,擅治小儿肺系疾病,累计诊治患儿近百万人次,被誉为“小儿王”。其学术思想被纳入国家教材,首创“哮咳”病名被《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引用。中医药防治小儿哮喘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诊疗规范,作为适宜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等6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撰写婴童系列丛书18部,诊疗经验被收录于百余部著作中。
名医名家 论道岐黄
案例
患者,男,11岁。
初诊:2016年8月24日就诊。
主诉:咳嗽40天,流涕15天。
病史:患儿因外感引起咳嗽已40天左右,自服青霉素、头孢菌素、罗红霉素等药物治疗,未效。咳嗽呈阵发性,晨起及夜间咳甚,近半个月伴有鼻塞、鼻流清涕、打喷嚏、眼鼻痒,咳嗽加重,流涕转黄,无发热、无喘促,饮食、睡眠及二便正常。
诊查:面赤唇红,鼻黏膜色红赤,少许血痂,呼吸平稳,两肺听诊呼吸音略粗糙,未闻及喘鸣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舌质红,苔薄黄,脉数。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8.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7% ,嗜酸粒细胞百分比8% ,淋巴细胞百分比45% 。X线胸片:两肺纹理增强。过敏源检测:豚草、艾蒿过敏。
中医诊断:哮咳、鼻鼽;辨证:肺经热盛。
西医诊断:过敏性咳嗽、变应性鼻炎。
治法:清肺止咳,利鼻通窍。
处方:黄芩20g,苏子20g,挂金灯20g,川贝5g,地龙20g,射干20g,前胡20g,白屈菜12g,杏仁5g,五味子5g,苍耳子10g,辛夷10g(包煎),细辛2g,乌梅10g,防风10g。2日1剂,水煎服,每日三次。
复诊:前症有所好转,咳嗽、鼻塞流涕症状明显减轻,偶见打喷嚏,仍述鼻痒眼痒,饮食正常,睡眠良好,二便调和,舌质红,苔薄白,脉数。
前方去挂金灯、川贝,加白芷10g,丝瓜络20g。
三诊:前症消失,一般状况良好,病情稳定无症状。舌淡,苔薄白,脉中取有力。
处方:黄芪20g,玉竹20g,补骨脂20g,女贞子20g,牡蛎20g,山药20g,何首乌10g,五味子5g,太子参5g。口服四周巩固疗效。
其后随访半年,体质增强,极少外感,咳嗽未复。
按语
王烈教授认为,个别患儿感染后咳嗽病程较长,而且反复性大,尤其遇有环境及饮食等因素可诱发并加重病情,临床多诊断为支气管炎而贻误治疗,究其诱因及反复发作特点,与哮喘发病有相同之处,但无哮鸣发作。在儿童时期,慢性支气管炎少见,咳嗽病程超过半个月可以按“哮咳”辨治。临床观察表明,这一类小儿可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家族史和个人过敏史,多数患儿治疗史中一般多用抗炎、止咳等剂,疗效欠佳。分析该患后期又出现鼻鼽之象,时值秋天,蒿草尤甚,宗王烈教授所提出的“鼻哮”理论,认为鼻、哮需同治,不可鼻科治鼻,内科治哮,二者均应按哮喘之三期系统规范治疗,故发作期常用鼻哮汤加减,止咳利鼻;缓解期之后可益气补肺健脾益肾巩固疗效。
内容来源/党委宣传科
初 审/姜旭阳
复 审/王 爽
终审/郭家娟
医院地址
经开院区: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圳街185号
治未病(慢病管理中心)、针灸推拿中心:长春市工农大路工农南胡同177号
二道分院:二道区东河东路4999号
发布于:北京市嘉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